对于体检,您最好做些功课,避免做错事(二)

上篇文章以胆固醇为例进行了体检的分析,详细阐述了做功课对留住健康的重要意义,具体内容请点击下面的链接:

 

对于体检,您最好做些功课,免得做错事(一)

本文以CT为例,做这样的身体检查,您是否应该权衡一下是否值得一做?

CT身体检测主要是筛查体内是否有癌变的组织,说是早检查、早发现、早治疗,这样就能降低癌症死亡的风险。但是,经过多年的验证,事实果真如此吗?未必。

以下是研究结果1,2:

1.CT筛查不能降低癌症死亡率,但会升高死亡率。

2.CT筛查所谓的早期发现,实则是假阳性(根本就不是癌)居多,假阳性率超出97%,过度诊断率高(本来不是癌症被诊断为癌症),超出50%,导致本来健康的人因错误的诊疗而增加死亡的风险。

3.CT筛查,以及因假阳性而带来的反复CT检查,反而增加患癌的风险。

所谓CT筛查所得到的癌变阳性结果,其中的绝大多数都不是真实的,也就是说根本就没有癌变。一项对吸烟人CT肺癌筛查的研究,检查结果阳性率为59.7%,但进一步的检查发现,其中的97.5%都不是真实的(既没有癌变),也就是说,CT筛查的错判率为97.5%。

如果说CT筛查能够降低20%的死亡率,那是因为至少有20%的所谓癌症是过度诊断所提供的数据,而不是真实的癌症数据。

CT筛查能够造成癌症的过度诊疗,本来是健康的人,因CT筛查的假阳性结果而遭受不必要的治疗,增加死亡的风险,例如乳癌放疗会导致病人死于心脏病、肺癌和其它癌症。另外,假阳性造成的心理负担还会带来长时间的负面健康影响。以乳癌筛查为例,其癌症的过度诊断率高达52%,也就是说,这52%被诊断为乳癌的人根本就没有癌症,是健康的。

因此,研究者指出,面对如此之高的错误诊断,女性要想降低成为乳癌患者的风险,最好的方式就是避免CT筛查,至少能够降低1/3的患癌风险。

CT筛查出现阳性以后,接下来就要做更多的CT,而且是高剂量CT。研究指出,CT辐射是致癌的,即使很小的剂量也是危险的,一次CT检查对身体的伤害可持续10年。

研究指出,医用辐射所导致的癌症新病例在当今的癌症发病率中占有明显重要的比例。更多信息请点击此链接:CT检查与癌症发生

试想一下,滥用CT,所谓的早期发现是CT检查的功劳呢还是CT检查所带来的后果?

每年定期CT检查,经过若干年后终于发现了小小的组织癌变,于是庆幸自己幸亏定期检查了才会有这样的早期发现,但您知道吗?它很有可能就是因多次CT辐射使得原本是健康的细胞产生了癌变。

CT辐射直接伤害的是身体的遗传基因DNA,它不仅导致细胞死亡,它还会产生癌变的组织和细胞。身体对辐射的容忍度是零,也就是说只要有辐射就一定能伤害DNA。

滥用CT,除了体检以外,很多没有症状的人因其它问题就医时也糊里糊涂的做了CT,然后又糊里糊涂的被诊断为癌症。我的一位至亲姐姐就有过这样的经历,糊里糊涂的做过2次CT,第一次是因尿路感染而就医,做了一次胸部CT(本人没有任何相关的症状,治疗尿路感染为啥要查是否有肺癌?);第二次是因血压偏高而就医,又做了1次胸部CT(是不是看病就医就都必须要筛查肺癌呀?),这一次的CT结果医生说有个很小的东西,并马上诊断为肺癌(就凭一个片子就下定论?),而且催促我这个姐姐马上做手术,说是早期发现,做手术就没问题了。

长话短说,我的这位姐姐对此做了大量的功课,最后决定不做手术,也不再继续检查了,生活如常。现在快一年半的时间过去了,姐姐还是和之前一样,没有任何症状或不适,70多岁,感觉精力充沛。姐姐经常感慨说,如果当时没有把握住,做了手术,或许还有后续的化疗、CT,现在会怎样呢?即使还活着,期间的罪也是遭不起啊。

关于癌症的治疗

临床上治疗癌症的标准手段是手术、化疗、放疗。

手术摘除肿瘤,但摘不除肿瘤产生的根源,新的肿瘤还是继续产生的。另外,手术是一个大创伤,也不是每个人都能承受的,死于手术台上和术后不久死亡的人数并不少。

化疗只能缩小肿瘤,或杀死所存在的癌细胞,但不能阻止新癌细胞的产生,肿瘤细胞能够对化疗药物迅速产生抵抗(抗药),可是正常细胞则不能,因此化疗的副作用是巨大的,它也能促进癌瘤在新的部位产生。

放疗也不能阻止新癌的产生,理论上放疗是能够准确定位于肿瘤,但实际也不一定那么准,因而常常产生健康组织严重烧伤的副作用,被迫终止放疗也是常见的。

因此,研究指出,以上的癌症治疗效果是不佳的。

发表在2016年9月《柳叶刀》杂志上的英国研究结果指出,高达50%的癌症患者是死于化疗药物(化疗开始的30天之内),而不是癌症本身3。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生理学前任教授Hardin B. Jones博士,在他的一项著名研究中观察了癌症患者接受常规治疗(手术、化疗和放疗)以后其生命延长的情况,同时也观察了拒绝接受治疗的癌症患者的生存年限。经过25年的研究,结果令人震惊4:

●与拒绝接受化疗的患者相比,化疗人的死亡速度更快,经历更痛苦。

●拒绝接受化疗人的平均生存时间为12.5年,而接受化疗人的平均生存时间只有3年(此项研究发表在“纽约科学院会刊Transactions of the New York Academy of Science”杂志上)。

●对于乳腺癌的患者,那些拒绝接受常规治疗人的存活时间是接受治疗(手术、化疗、放疗)人的4倍。

多国研究的结果表明,澳大利亚癌症患者的5年存活率是60%,但单纯化疗的5年存活率只有2.3%,而美国更少,只有2.1%。因此,研究者认为,化疗对于延长患者的生命来讲,其贡献是非常小的5。

对于癌症的预防和治疗,我们是否应该换个思维方式,想办法去顺应身体的自然生命功能,简单粗暴的手段(手术、化疗、放疗),其本质是对癌症的产生根本就不了解,因而就有越是努力去杀癌细胞,癌细胞反而就越多的结果。

但如果了解了癌症是如何产生的,顺应身体的需求,给身体机会去充分发挥其纠错的功能,癌症就会不攻自破了。癌症是细胞求生存的一种方式,我们给予身体(饮食、外界环境、生活方式)什么,身体就会为我们做什么,如果给予的是伤害,受伤害的就是身体的组织和细胞,为了生存,细胞本身就必须要转变成能够抵抗伤害的细胞,既癌细胞。

癌症产生的根源:

早在上一世纪30年代就已证明,癌症是代谢性疾病。Dr. Thomas Sayfried是美国著名的遗传学家,他的研究进一步证实了“癌症是代谢性疾病”的这一学说6,对于癌症的研究和有效的治疗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指出,当细胞中的线粒体遭受损伤时,能量的产量就会降低,而缺乏能量会直接威胁细胞的生存。在这种情况之下,线粒体就会向DNA发出信号,告诉它做好糖酵解的准备,以便在缺乏线粒体的情况下仍然能够提供能量,使细胞能够继续生存下去。

线粒体是位于细胞之内的一种细胞器,它是身体的能量加工厂,在氧的参与下,经过一系列的生化反应,线粒体把葡萄糖的代谢产物– 辅酶A转化为能量,这是一个有氧代谢的过程。

但是,如果过多的线粒体遭受到破坏(一个细胞内有数百到数千个线粒体),身体就不能产生足够的能量来满足细胞的需求。缺乏能量细胞难以生存,为了能够生存下去,细胞必须通过其它途径(不需要线粒体)来获得能量,这个途径就是无氧代谢(既糖酵解)。

糖酵解的产物是乳酸,累积的乳酸使细胞内的环境变酸,正常细胞是不能在这样的酸性环境下生存的,但细胞经过癌变以后就没问题了。研究显示,癌瘤组织内的pH是5.5-7.07(正常组织内的pH是7.35-7.45)。

收到来自线粒体的信号以后,DNA中的一组基因就被激活了,包括癌基因和产生癌瘤血管的基因,DNA根据线粒体的指令,把正常细胞转变为癌细胞,这样的转变既保证了能量的供应,又不受酸性环境的干扰。有了足够的能量,就保证了细胞的继续生存,经过其中的一系列复杂过程,最后癌细胞变成了永生不死的发酵体。

前面讲过,癌瘤内的环境是非常酸的,研究发现,如果能够把此酸性环境改变为碱性,癌细胞的生长就会受到抑制,免疫系统就会有足够的能力把癌瘤消灭掉(酸性环境抑制免疫系统的抗癌活性)。

酸性环境(乳酸累积)造就了癌瘤的生长,而线粒体的破坏可导致组织变酸,因此,抗癌就必须要保护好线粒体,杜绝乳酸的积累。

而CT辐射、手术、化疗、放疗都是非常破坏线粒体的,因而它们是促癌还是抗癌?

保护线粒体首先要消除损伤线粒体的因素,这是抗癌的根本。

损伤线粒体的其它因素:

●自由基8

●药物9

●重金属10

●炎症11

●环境中的污染物质12

损伤线粒体的食品

●糖和精加工的淀粉食品,线粒体在代谢这些食品时会产生大量的自由基,特别是活性氧类自由基,对线粒体具有巨大的伤害作用。

●食品中的化学物质(食品添加剂和农药残留)能够导致机体产生炎症,炎症损伤线粒体。

●饮料、饮品中的果糖或人造糖可引发机体产生炎症,损伤线粒体。

●植物黄油、酥油和油炸食品,他们在体内产生大量的自由基,损伤线粒体。

此外,缺乏以下物质同样破坏线粒体,因为线粒体需要它们的保护:

●维他命D3、K2

●谷胱甘肽、alpha-硫辛酸

●维他命B、C、E

●矿物质硒、锌、碘

足够的维他命D3在基因水平上控制癌细胞的产生,它能够阻止癌基因的表达,还能让癌细胞自杀死亡。因此,检测体内维他命D3水平对于防癌、抗癌更有意义13,遗憾的是体检或癌筛查却没有这一项。

作者:石英,加拿大统一注册营养师协会(ARNA)会长、首席讲师

参考资料:

1. American Family Physician, volume 96, number 2, July 15, 2017. High false-positive rate with lung cancer screening

2.The Royal Society of Medicine 2015, vol. 108(9) 341-345. Peter C Gotzsche. Mammography screening is harmful and should be abandoned

3. www.thelancet.com. Volume 17, No. 9,P1203-1216, Sept 2016. Michael Willington and others. 30-day mortality after systemic anticancer treatment for breast and lung cancer in England: a population-based, observational study

4. www.naturalnews.com. Chemotherapy kills cancer patients faster than no treatment at all. By Ethan Huff March 20, 2015

5. Clin Oncol (R Coll Radio). 2004Dec; 16(8): 549-60. Morgan D and others. The contribution of cytotoxic chemotherapy to 5-year survival in adult malignancies

6.  Book “Tripping Over the Truth”,Author: Travis Christofferson

7. Mediators of Inflammation, volume 2018, article ID 1218297, 11 pages. Fernando_Erra Diaz and others. Unravelling the interplay between extracellular acidosis and immune

8.Free Radic Biol Med. 2000 Aug;29(3-4):222-30. Cadenas E, Davies KJ. Mitichondrial free radical generation, oxidative stress, and aging

9.Mol Nutr Food Res. 2008 Jul;52(7):780-8. Neustadt J, Pieczenik SR. Medication-induced mitochondrial damage and disease.

10.Toxicology and Applied Pharmacology. 15 August 2008, Vol. 231(1):34-42. Elena A. Belyaeva and others. Mitochondria as an important target in heavy metal toxicity in rat hepatoma AS-30D cells

11.Journal of Neurochemistry, 2007, 100, 1375-1386. Randy L. Hunter and others. Inflammation induces mitochondrial dysfunction and dopaminergic neurodegeneration in the nigrostriatal system

12.Toxsci.oxfordjournals.org. Joel N. Meyer and others. Mitochondria as a target of environmental toxicants

13. Am J Public Health. 2006 Feb; 96(2): 252-261.Cedric F. Garland and others. The role of vitamin D in cancer prevention

图片来源:a-z-animals.com

上传:Ying